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07-05 22:33 点击次数:115 《孝经》第四章:卿大夫
图片
【解读】这一章是讲述卿大夫的孝道。卿大夫从服饰、言论、行动等方面都必须符合先王所制定的礼制,为民众作出表率,才能保全宗庙及祭祀,以事奉国君、服务百姓。
【原文】非先王之法服(1),不敢服;非先王之法言(2),不敢道;非先王之德行(3),不敢行。是故非法不言,非道不行。口无择言(4),身无择行(5)。言满天下无口过(6),行满天下无怨恶(7)。三者(8)备矣,然后能守其宗庙(9)。蓋卿大夫之孝也。《诗》云(10):“夙夜匪懈(11),以事一人。”
【翻译】孔子说:“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规定样式的合乎礼法的服饰,就不敢穿戴;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说的合乎礼法的言语,就不敢说出口;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实行的道德行为,就不敢去做。所以,不符合礼法的话不说,不符合道义的事不做;出口说话无需斟酌是否恰当,自身行为无需考虑是否得当(因为自然都符合规范);话说出口传遍天下也不会有什么失言的过错,行为遍行天下也不会招来怨恨厌恶。服饰、言语、行为这三个方面都做到完备无缺了,然后才能够守住自己的祖宗宗庙,保持自己的俸禄爵位。这就是卿大夫所应遵守的孝道啊。《诗经》上说:'从早到晚毫不懈怠,尽心侍奉天子一人。’”
【注释】(1)先王之法服:先王制定的各种等级的人的规定服饰。
(2)法言:合乎礼法的言语,即《诗》《书》等中的言论。
(3)德行:合乎礼乐的道德行为。
(4)择言:择通“殬”〔dù〕,败坏,败言或不合法度的议论。
(5)择行:败坏的德行或不合法度的行为。
(6)言满天下无口过:言满天下,言语传遍天下。口过,口中有失。
(7)怨恶:怨恨厌恶。
(8)三者:指上文之合于先王的服饰、言语和德行。
(9)宗庙:古代祭祀先人的场所。
(10)诗:下引诗句,见《诗经·大雅·烝民》。
(11)夙夜匪懈:夙,早晨。夜,晚间。匪,同“非”,不。懈,怠惰、松懈。
《孝经》第五章:士【解读】这一章讲述士的孝道。士要移孝作忠,以侍奉父母的爱敬之心侍奉国君、长上,做到事君以忠,事上以顺,尽忠职守,完成自己肩负的重任。
【原文】资(1)于事父以事母,而爱同;资于事父以事君,而敬同。故母取其爱,而君取其敬,兼之者父也。故以孝事君则忠,以敬事长则顺。忠顺不失,以事其上,然后能保其禄位,而守其祭祀(2)。蓋士之孝也。《诗》(3)云:“夙兴夜寐,无忝尔所生(4)。”
【翻译】用奉事父亲的行为来奉事母亲,其亲爱是一样的;用奉事父亲的行为来奉事君主,其恭敬也是一样的。所以,对母亲要重视爱,对君主要重视敬,对父亲则是两者兼备。因此,用侍奉父亲的孝道来侍奉君主,必能做到忠诚;用敬顺兄长的悌道来侍奉上级,必能做到顺从。忠诚和顺从,都做到没有什么欠缺和过失,用这样的态度去侍奉君主和上级,就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,守住宗庙的祭祀。这就是士人应尽的孝道啊!《诗经·小雅·小宛》说:“要早起晚睡地尽孝尽忠,不要有辱于生养自己的父母。”
【注释】(1)资:取,拿。
(2)守其祭祀:祭,际也,神人相接为祭。祀,似也,言祀者似将见先人也。祭祀,指备供祭品以祭神供祖的活动。
(3)诗:下文所引诗句见《诗经·小雅·小宛》。
(4)夙兴夜寐,无忝尔所生:夙,早、早上。兴,起、起床做事。寐,睡觉。无,别、不要。忝,辱、羞辱。尔所生,生养你的人,即你的生身父母。
《孝经》第六章:庶人【解读】这一章是天子、诸侯、卿大夫、士、庶人五孝的最后一条,讲述普通百姓的孝道,就是掌握自然规律进行生产,收获粮食,供养父母。在日常生活中,不违礼法,恭谨做人,节约用度,以更好地奉养父母,让父母能够安安乐乐地终其天年。
本章对天子、诸侯、卿大夫、士、庶人的孝道作总结,说明人虽有尊卑贵贱的不同,但事亲尽孝的心是没有分别、没有终始的。如果有人担心能力不够,无法尽孝,那是没有道理的。
【原文】用天之道(1),分地之利(2),谨身节用(3),以养父母(4)。此庶人之孝也。故自天子至于庶人(5),孝无终始(6),而患不及者(7),未之有也。
【翻译】顺应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变化的自然规律,分辨土地的不同特点,行为谨慎,节约俭省,以此供养父母,这就是老百姓应尽的孝道啊!因此,从天子到百姓,不分贵贱,行孝都是无始无终、没有止尽的。如果有人担心自己无法尽孝,那是不可能的。
【注释】(1)用天之道:用,顺应、凭依、利用。顺应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变化的自然规律。
(2)分地之利:分,区别、分别。利,利益、好处。指分辨土地的特性和优势,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等。
(3)谨身节用:谨,恭敬、谨慎。谨身,即对自己的身体恭敬、谨慎,言行合于礼法,不做违礼的事,就能远离刑罚的羞辱。节用,节约俭省,生活不奢侈浪费。
(4)以养父母:以,拿来、用来。养,赡养,供养。
(5)自天子至于庶人:指从尊如天子,下至诸侯、卿大夫、士,直至卑如庶人,无论尊贵还是卑贱,都要实行孝道。本章自此开始总论五孝。
(6)孝无终始:实行孝道,没有贵贱等级的差异,也没有开始与终结的区别。
(7)而患不及者:患,忧虑、担心。及,赶上、做到。意为担心自己做不到孝。全句意为,从天子到庶人,实行孝道是人人都能做到的,不在于其地位的尊贵还是卑贱,也不在于是事亲还是立身。因此,担心自己不能做到孝道,是不会有的。一说“孝无终始”为行孝无终无始,“患”为祸患,故而释全句为:如果行孝道用心不纯,用力不果,致使在立身和事亲方面自始至终都没有做好,这样,要想祸患不及其身,那是不可能的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